中國套裝門行業從形成到今天相對規;l展,經歷了不到10年的時間,經過市場的洗禮和沉淀,更多的企業都主推渠道為王的經營和銷售模式。在這種模式下,盡管競爭激烈,但整個行業的企業,無論大小,總歸有生存的空間。
格局“變陣”,精裝房政策緊跟推出
隨著市場的發展,套裝門企業都感到了市場需求分流的壓力。原有廠商不停擴大,新建廠家不斷增加,而商家數量的增長落后于廠家產能的增長,且這種趨勢越來越突出,導致部分廠家產能剩余,吃不飽的狀態開始朝大范圍、長周期方向延伸。這時,市場需求分流的壓力開始讓很多規模小實力弱的廠家恐慌起來。
然而這只是市場調整的初期階段,更大規模的市場調整已成定局,所有門企都必須理性的去面對——城市樓盤精裝房。
由于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,越來越多的購房者開始選擇精裝房,因此,精裝房成為房地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。2005年,北京和上海市政府決定取消毛坯房。同時,國務院和建設部出臺了精裝房標準和實施細則。濟南、廣州、深圳、武漢、重慶等地精裝房也在逐年快速增加。無論從政策還是市場發展,毛坯房的最后期限已近在咫尺。在這種形勢下,與精裝房息息相關的建筑裝飾材料市場也將面臨巨大變革。
緊跟時勢,關注國家政策的變化,是目前門類企業最需關心的事。從1997年伊始,國家就對房地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控:
1999年7月,建設部、國家計委、國家經貿委、財政部、科技部、國家稅務總局、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、國家建材局出臺《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》,要求加強對住宅裝修的管理,積極推廣一次性裝修或菜單式裝修模式,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破壞結構、浪費和擾民等現象。
2002年7月,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出臺《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實施》住宅裝修的實施細則。2008年7月,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《關于進一步加強住宅裝飾裝修管理的通知》,制定出臺相關扶持政策,引導和鼓勵新建商品住宅一次裝修到位或菜單式裝修模式。同時,各地方政府如武漢、深圳、重慶等城市也依據國家政策出臺精裝房的有關規定,部分城市即使沒有相關系統性政策,但也提出了新樓盤需達到30%精裝率才允許售房的規定。
低碳環保,精裝房的幕后推手
不論是國家還是地方的房地產相關政策,無疑都提到了“避免二次裝修、浪費”等詞,據不完全統計,房地產建造過程中,其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30%以上,每100平米毛坯房的二次裝修,要比精裝房多增加2 噸建筑垃圾。同時,毛坯房二次裝修投入的人工、材料、能耗等都會造成社會和生態資源的浪費,而且還有二次污染的產生,與國家低碳目標形成矛盾。
因此,精裝房必然會成為現在房地產業發展的趨勢,且這種趨勢的形成,對附屬產業和室內套裝門行業無疑會帶來連鎖變革,渠道為王的“壟斷”市場模式也將有新的變化。
首先,大型裝飾企業直接進入采購環節。有資質、有實力、經營管理體系完善、社會資源豐富的裝飾企業,會直接與開發商合作,對精裝樓盤直接整體承包,承包項目涵蓋了基礎裝修和材料供應。目前發達的主流城市,大型的裝飾企業已占有近30% 的裝飾材料市場份額,而這種大型的裝飾企業都不會通過代理商進行材料采購,而是直接在生產廠家進行大宗購買。對代理商而言,這部分市場銷量,是他銷售量中直接被“搶走”的份額。
其次,中小型裝飾公司拿到廠家代理權。中小型裝飾公司從傳統的家庭基礎裝修向整體集成家裝轉變,其原來單純的勞務模式逐步轉變為勞務模式加材料供應模式。有實力的裝飾公司還增加了材料配套資源體系,曾經由業主自行采購的主材如:瓷磚、地板、櫥柜、套裝門、五金、潔具等產品,他們從生產廠家拿到代理權,直接向業主銷售。預計在未來3—5年內,這部分市場份額會擴大到10%左右,傳統經銷商的市場銷售份額又被“剝奪”了一部分。
第三,區域套裝門生產企業實現區域直銷。為了打造品牌,樹立形象,在可覆蓋的銷售半徑內,區域套裝門企業直接設立分公司或者直營店。有了分公司或直營店的后方支持,給競爭對手的代理商形成直接的市場壓力。
套裝門行業洗牌下的新思路
2011年的開春,套裝門企業并沒有體驗到春到開門紅的喜悅,更多感受的是倒春寒的降溫。很多企業的銷售經理覺得,“開年不溫不火,開始一臉的困惑,總是提不起勁,用了十足的力氣重拳出擊市場,碰到的是風一樣的阻力,讓人無所是從。”
“供大于求”顯然是為這些銷售經理解釋“寒意”的最好理由。目前,市場供應量已超過市場需求總量的10%,隨著精裝房比例的不斷增長,這一數據還會有上升的空間。很多套裝門生產企業,在還沒有讀懂市場之前,卻先感受到了自身市場份額減少的茫然和恐懼。
房地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精裝房政策的不斷出臺,給套裝門行業帶來了什么?一定是分化洗牌。強者愈強,弱者愈弱,套裝門企業應針對市場環境的理性分析,重新定位,審視自身企業在市場上的生存能力,在生存空間、資金實力、管理體系、管理團隊、產品定位,合作模式等方面不斷加強自身的實力。量是生存前面的“一”,利潤是生存后面的零,沒有一的存在,再多的零也沒有意義。
套裝門中小型企業中與其在擁擠主干道上“擁擠堵車”,在成本上漲、市場分流、渠道弱化、價格競爭及合作模式中委曲求全,不如另行尋找“彎道超車”的通道,在充分尊重市場的基礎上,快速轉變市場經營模式,提高市場轉型的適應能力,這才是是求生存謀發展的好思路。